融通基金李进:A股市场成长方向具备比较好的安全边际
中国网财经5月15日讯 在近期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的人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其中,监管部门强调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近期将出台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政策措施等。对此,融通基金的基金经理李进表示,对A股整体而言,尤其是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方向,估值依然处于历史较低的状态,具备比较好的安全边际。
李进分析,巨大的投资收益将来自于需求大幅扩张、蛋糕快速变大的新兴起的产业。投资研究中着重关注产业变迁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捕捉在科技、互联网、消费、创新药等领域中的成长机会。展望后市,李进看好AI多个细分方向、港股的互联网和部分消费板块等。
李进表示,在AI 应用中,最为关注的是机器人领域。通过实际调研和专家访谈发现无论核心企业,还是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排产、产业链订单量均有条不紊在推进。从供给端来看,机器人的机械性能已达到了较高的完成度,视频训练尚需时间积累。从需求端来看,由于海外人工成本比较高,机器人在海外市场的性价比更突出。随机器人性能的逐步提升和中国低成本供应链的加入,其经济性将逐步提升,商业化节奏也会加快。一旦后续进入商业化阶段,产业链利润弹性将更加显著。因此,李进认为这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在AI 应用中,李进判断,智能驾驶是今年重要的发展趋势,目前在中高端新能源车型L2.5的智能驾驶渗透率已超越25%。在10-20万价格带,智能驾驶今年的渗透率会快速提升,目前还不到10%,相信在未来2年时间,渗透率会快速提升到40%以上。在智能驾驶布局领先的整车企业和线控底盘、域控制器、激光雷达等无人驾驶零部件企业将迎来较好的发展阶段。此外, 部分新势力车企不仅受益于自身新车周期的阿尔法机会,还因其硬件基因和软件实力,成为适合布局的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其在无人驾驶和机器人两个重要方向上具备一马当先的优势,需要我们来关注。
除此之外,李进认为港股的互联网和部分消费板块也值得关注。目前港股互联网板块估值仍然较低,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PE 仅10-15 倍左右。随着DeepSeek的开源,国内企业在AI领域追赶国外的速度大幅加快,具备AI 业务或能够被AI 赋能的网络公司估值提升空间显著。此外,随着AI大模型的大规模使用,使得这一些企业的云计算和广告收入体量上一个台阶,使得其整体业绩增速提升。即使市场波动,回调幅度也相对有限。
在消费板块中,李进着重关注具有社交属性和消费平替两大细分方向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公司,例如潮玩、宠物食品、黄金饰品等企业,这类公司业绩表现优异,具有一定的功能属性的同时,更为消费的人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无论是同店销售还是新店拓展,增速都保持在较高水准,且未出现阶段性瓶颈。整体看来,港股互联网和消费板块在当前估值水平下,具备较好的投资性价比。
李进为电子系科班出身,研究生期间,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单通道100G光通信探测器芯片;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融通基金,先后负责TMT、新能源等行业的研究工作。据基金定期报告数据,2024年李进管理的融通价值趋势、融通产业趋势臻选收益率分别达25.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3.56%)、23.7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14.32%)。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1月1日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融通价值趋势在1718只同类基金(混合基金-偏股型基金-偏股型基金股票上下限60%-95%,A类)中,排名位居前3%分位;融通产业趋势臻选在336只同类基金(股票基金-标准股票型基金-标准股票型基金A类) 中,位居前10%分位。
据悉,融通基金建立了以从业20年以上的专家型基金经理为核心、以从业10年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为中坚力量的投研梯队,既有经验的传承,也有思维的创新,有助于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团队结构,以增加团队的稳定性和市场的适应性。未来,融通基金将持续强化“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有资本运营、服务居民财富管理,更好地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基本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可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依据自己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最大限度地考虑自身的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在懂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全部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